11月5日,第五届中德合作办学高校联盟主题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是河南大学110周年校庆和国际教育学院20周年院庆的活动内容之一,由中德合作办学高校联盟主办,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承办,论坛主题为“中德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与实践”。
河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华星、河南大学副校长傅声雷、中德合作办学高校联盟负责人代表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承三分别致辞,河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毛立群出席开幕式。来自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的胡特教授、上海电机学院凯撒斯劳滕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刘军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的陈俊教授、Sino jiobs的安燕以及河南大学国际教育院长马骁勇、河南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罗英梅博士等嘉宾围绕中德教育质量标准、中外合作办学服务社会的能力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创峰、院长马骁勇分别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和主题论坛。
王华星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南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她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通过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吸引集聚了国内外高端优质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供求不足的矛盾,培养了一批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探讨,认清新形势、破解新难题、找准新对策,提升对德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开拓新时代对德教育交流合作新空间。
傅声雷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大学创办了国际教育学院是为呼应中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以及河南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的不足,推动了河南大学跟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和河南省高等教育“双航母”战略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大学对外合作交流的步子会越来越大。
杨承三在致辞中表示,“中德合作办学高校联盟”的目标是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发挥中德合作办学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主题论坛环节,参会嘉宾分享了中德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方面的思考与研究成果。
马骁勇结合国际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学院在办学质量保障和服务社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马骁勇表示,学院在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质量、国际化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在教育资源引进上坚持在延承中寻求突破,二是在项目运行管理上坚持在对话中寻求合作,三是在模式创新上坚持在引进中寻求转化。办学以来,为社会输送的1万余名毕业生,分布在各行各业,极大提升了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
胡特教授以上海-汉堡学院为例重点介绍了保障中德合作办学质量的实施措施。中德双方通过E-learning混合进行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以德语语言能力为基础,更加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Career center架起学院与公司的桥梁,支持学生的职业发展。
罗英梅在发言中就中外合作办学中本土化智慧的重要性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表示,中外合作办学要逐步实现适合中国社会文化现状的办学理论和经验体系。
刘军、陈俊、安燕等参会嘉宾就中德合作办学中的产教融合、后疫情时代国际项目的挑战、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技能提升等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主题论坛结束后,召开了2022年中德合作办学高校联盟理事会年度会议,各理事单位交流了中德办学开展情况,审议了新加入联盟单位的申请,同时商定了2023年的工作计划。
中德合作办学高校联盟于2018年10月正式成立,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下开展工作,目前共有成员高校20所,均为教育部获批的非独立法人中德合作办学机构(项目)高校。